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化痰丸

化痰丸

瑞竹堂经验方》卷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(洗)天南星(去皮、膜)白矾皂角(切碎)生姜各500克青皮(去瓤)陈皮(去白)紫苏子(炒)萝卜子(炒,别研)杏仁(去皮、尖,炒,别研)干葛神曲(炒)麦蘖(炒)山檀 香附子(炒,去毛)各250克

制法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,拣去皂角不用,将生姜切片,晒干火焙,后入余药,同碾为细末。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顺气健脾,化痰消食。治痰饮,宿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~70丸,临卧、食后用茶、酒送下。

摘录瑞竹堂经验方》卷二

普济方》卷一六四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人参(去芦)白茯苓半夏(汤洗七次,别研细末)桔梗(切作小块,姜汁浸)白术各30克 白附子前胡枳实甘草各15克

制法上为末,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停痰宿饮。

用法用量每次30~40丸,姜汤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六四

《赤水玄珠》卷六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90克陈皮干姜白术各30克

制法上药研末,姜汁糊丸。

功能主治治寒痰。

用法用量姜汤下20丸。

摘录《赤水玄珠》卷六

《急救仙方》卷六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明矾(枯)1分,白附子半两,南星(半生半熟)半两,半夏(炮)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姜汁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化痰。主诸般咳嗽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。食后生姜汤送下。

摘录《急救仙方》卷六

景岳全书》卷六十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胆星2两,半夏(制)2两,礞石(制)2两,枳实2两,麝香3分。

制法上为末,姜汁糊为丸,如绿豆大,朱砂为衣。

功能主治惊搐,喉内痰响。

用法用量姜汤研化量送。

摘录景岳全书》卷六十二

普济方》卷一六五引《卫生家宝》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天南星(生用)、半夏(生用)、薄荷叶、人参茯苓白矾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生姜汁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凉膈,止嗽。主痰嗽,头眩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生姜汤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六五引《卫生家宝》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(洗)1斤,南星(去皮膜)1斤,白矾1斤,皂角(切碎)1斤,生姜1斤。

制法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,拣去皂角不用,将生姜切片,同半夏、南星晒干,无白色,火焙,再加:青皮(去瓤)、陈皮(去白)、紫苏子(炒)、萝卜子(炒,别研)、杏仁(去皮尖,炒,另研)、干葛、神曲(炒)、麦蘖(炒)、糖球子、香附子(炒,去毛),上加药共半斤,与前药合和一处,碾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快脾顺气,化痰消食。主痰湿食积内阻,咳嗽气喘,胸膈胀闷。痰饮。久喘或作或止者。酒食生痰,胸膈满闷,五更咳嗽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医方集解》引作“顺气消食化痰丸”。

各家论述医方集解》:此手足太阴药也。痰由湿生,半夏、南星所以燥湿;痰由气升,苏子、菔子;杏仁所以降气;痰由气滞,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;痰因于酒食,葛根神曲所以解酒,山查、麦芽,所以化食。湿去食消则痰不生,气顺则咳嗽止,痰滞既去,满闷自除也。

摘录《瑞竹堂方》卷二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别名化痰顶

处方石青1两(水飞),石绿半两(水飞)。

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顽痰不化。

用法用量化痰顶(《串雅补》卷一)。

摘录《瑞竹堂方》卷二

简明医彀》卷四引丹溪方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陈皮6两,半夏6两,枳实6两,茯苓5两,黄芩(枯)5两,黄连5两,南星5两,瓜蒌仁4两,杏仁4两,天粉4两,前胡4两,甘草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竹沥、姜汁或水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上焦痰火壅盛,咳嗽烦热,胸满气急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食后白汤送下。

摘录简明医彀》卷四引丹溪方

普济方》卷一五七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南星1两,生姜1两,半夏1两半,枯矾1两半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咳嗽涎喘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后温虀汁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五七

明医杂着》卷一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别名节斋化痰丸

处方天门冬(去心)1两,黄芩(酒炒)1两,海粉1两,橘红1两,桔梗5钱,连翘5钱,香附(杵碎,淡盐水浸炒)5钱,青黛(另研)3钱,芒消(另研)3钱,瓜蒌仁(取肉另研)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入生姜汁少许,和药杵极匀为丸,如小龙眼大。

功能主治开郁降火,清润肺金,消凝结之痰。主痰因火上,肺气不清,咳嗽时作,及老痰、郁痰结成粘块,凝滞喉间。

用法用量节斋化痰丸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。

各家论述此方用天门冬黄芩泄肺火也,海粉芒消咸以软坚也,瓜蒌仁润肺清痰,香附米开郁降气,连翘开结降火,青黛降郁火,故皆不用香燥之剂。

摘录明医杂着》卷一

《扶寿精方》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(泡7次)1两,南星(水泡,各姜汁拌)1两,黄芩1两,寒水石(煅)1两,黄连(去毛)1两,猪牙皂角5钱,薄荷5钱,甘草(炙)3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淡姜汁打糊为丸,如赤豆大。

功能主治热在上焦,火盛成痰,或作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食远茶清送下。

摘录《扶寿精方》

《摄生众妙方》卷六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天络丝(即丝瓜,烧存性为细末)。

制法枣肉为丸,如弹子大。

功能主治化痰。主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好酒送下。

摘录《摄生众妙方》卷六

普济方》卷一五八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干姜(或用姜屑)1两,半夏(炮)1两,南星(炮)1两,枯矾1两,滑石1两,巴豆霜1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化痰坠涎,止嗽定喘。主

用法用量每服5-7丸,生姜汤送下。食后微溏利妙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五八

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南星(去皮,切块)4两(同皂角3两、生姜3两、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,取出,晒干,皂角不用),半夏4两,香附2两,瓜蒌仁(去壳,另研)2两,陈皮(去白)2两,茯苓2两,紫苏子(炒)2两,萝卜子(炒)2两,杏仁(去皮尖,另研)2两,枳壳(麸炒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姜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快脾顺气,消食化痰。主痰饮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0丸,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。

酒痰,加青皮葛根;食积痰,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;气壅者,加沉香5钱;热痰,加枯芩、青黛各1两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

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八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黄芩(酒洗)1两半,南星1两,贝母(去心)1两,滑石5钱,白芥子(去壳)5钱,风化消2钱半。

功能主治痰嗽。

用法用量上为末,汤浸蒸饼为丸服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八

症因脉治》卷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瓜蒌霜、天冬、海石、青黛连翘桔梗

功能主治肺经咳嗽。

摘录症因脉治》卷二

奇方类编》卷上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陈皮1钱,半夏1钱,茯苓1钱,川芎1钱,苍术1钱,砂仁1钱,栀子(炒黑)1钱,制香附1钱,甘草3分,山楂3分,白术4分。

功能主治痰嗽。

用法用量生姜为引,水煎,食远服。

摘录奇方类编》卷上

《仙拈集》卷二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蛇含石2两(醋淬7次,以酥为度)。

制法黑雄猪胆为丸,如芥子大。

功能主治风狂,痰迷心窍。

用法用量每服5分、7分,至1钱为止。12-13服即愈。更服后宁神饮。

摘录《仙拈集》卷二

重订通俗伤寒论》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瓜蒌霜1两,苦杏仁1两,煅瓦楞子1两,青海粉1两,制香附5钱,海蛤粉5钱,风化消5钱,青连翘5钱,苦桔梗3钱,广皮红3钱,姜汁1匙。

制法竹沥,捣药为丸。

功能主治清化下泄,廓清肠胃。主痰火蕴结胃肠,恶心呕吐,胸膈壅塞,嘈杂脘满,便溏腹泄,或胸中、肠中辘辘有声。

用法用量轻用3钱,重则4钱,清茶送下。

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
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大同方)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知母4钱,杏仁2钱,桔梗5钱,莪术4钱,葶苈3钱,冬花4钱,旋覆花1两,姜半夏3钱,炙草1两,橘红1两,兜铃1两,五味子4钱,麻黄1两,人参5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宽胸化痰止嗽。主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开水送下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大同方)

本草纲目》卷十一引《卫生杂兴》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白矾1两,细茶5钱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风痰痫病。

用法用量1岁10丸,茶汤送下;大人50丸。久服,痰自大便中出,断病根。

摘录本草纲目》卷十一引《卫生杂兴》

《本事》卷三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(汤洗7次,别末)1两,人参(去芦)1两,白茯苓(去皮)1两,白术1两,桔梗(切作小块,姜汁浸)1两,枳实(去瓤,麸炒)半两,香附子(麸炒,舂去皮)半两,前胡(去苗,净洗)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用半夏、姜汁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停痰宿饮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-40丸,生姜汤送下。

各家论述《本事方释义》:半夏气味辛温,入足阳明;人参气味甘温,入脾胃;茯苓气味甘平淡渗,入足阳明;白术气味甘温,入手足太阴;桔梗气味苦辛平,入手太阴,为诸药之舟楫;枳实气味苦寒,入脾;香附子气味辛甘平,入足厥阴、少阳;前胡气味苦辛微寒,入手太阴;甘草气味甘平,入足太阴,此主治停痰宿饮之方也。古人有云,邪之所凑,其里必虚,参、苓、术、甘四味乃四君子汤也,用以守护中宫;而消痰驱饮之药,以姜为引,直捣其巢,宿饮自除矣。

摘录《本事》卷三

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4两(汤洗7遍,焙干),矾石(烧灰,研)1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生姜自然汁煮枣,取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中焦有寒,痰逆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丸,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

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:化痰丸

药方名称化痰丸

处方半夏(汤洗去滑,别捣取末)2两,天南星(炮)1两,白附子(炮)1两,丹砂(细研)1两,槟榔(煨,锉)半两,丁香1分。

制法上药除半夏外,为细末,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利胸膈,进饮食。主风痰气厥头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丸,加至20丸,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苍术止泪散

    药方名称苍术止泪散处方木贼、香附子、白芷、石膏、菊花、荆芥、白蒺藜、薄荷、当归、白芍药、川芎、蝉蜕、夏枯草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迎风泪出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食后茶清下;冬日,酒下。摘录《银海精微》卷上

  • 凉荣泻火汤

    药方名称凉荣泻火汤处方川芎1钱,当归1钱,白芍1钱,生地1钱,黄芩1钱,黄连1钱,山栀1钱,木通1钱,柴胡1钱,茵陈1钱,胆草1钱,知母1钱,麦门冬1钱,甘草5分,大黄(酒炒)2钱。功能主治妇人怀抱忧

  • 豆卷散

    药方名称豆卷散别名大黄豆卷散处方大豆黄卷(水浸黑豆生芽,晒干)1两,板兰根1两,贯中1两,甘草(炙)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小儿慢惊,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,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;或病愈而致热症者;或反

  • 安神补心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安神补心丸药方名称安神补心丸处方丹参300g五味子(蒸)150g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性状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或糖衣丸;味涩、微酸。炮制上四味,安神膏系取合欢皮、菟丝子、墨旱莲各3份

  • 练中丸

    《外台》卷十二引《必效方》:练中丸药方名称练中丸别名桂心丸处方大黄1斤,朴消10两(炼),芍药8两,桂心4两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癖。虚热,两胁下癖痛,恶不能食,四肢酸弱,口干,

  • 二虎丹

    《外科百效》卷二:二虎丹药方名称二虎丹处方川郁金1钱,巴豆肉1钱。功能主治喉风。用法用量一半生用,一半用猪油熬成炭,俱研为末。吹喉。摘录《外科百效》卷二《中藏经·附录》卷八:二虎丹药方名称二虎丹处方辰

  • 人参化斑汤

    药方名称人参化斑汤处方人参9克石膏30克知母7.5克当归紫草茸 白茯苓(去皮)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清热生津,凉血化斑。治皮扶发斑,斑色紫赤,高热烦渴,脉洪数者。用法用量上锉一剂。水煎服。摘录《寿世保元》

  • 肠痈丸

    药方名称肠痈丸处方乳香3两,没药3两,木香4两,川朴6两,生大黄6两。制法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急性阑尾炎。用法用量阑尾周围脓肿,每日外用皮硝二两,外敷肿块处。摘录《新急腹症学》

  • 扁鹊玉壶丸

    药方名称扁鹊玉壶丸处方硫黄8两。制法凡硫黄8两,配真麻油8两,将硫黄打碎,入冷油内炖炉上,炭火宜微勿烈,以桑条徐调,候硫溶尽即倾入大水缸内,急搀去上面油水,其色如金,取缸底净硫秤见若干两,仍配香麻油若

  • 一绿散

    药方名称一绿散处方芙蓉叶生地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眼胞打伤,赤肿疼痛。用法用量上药捣烂,敷眼胞上;或研末,以鸡蛋清调敷。摘录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