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流注指要赋条。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即阴跷脉的照海穴,阳跷脉的申脉穴,左右共四穴。
《幼科发挥》卷一方。白术一两,陈皮七钱五分,苍术、厚朴(姜汁炒)、枳壳(面炒)、半夏、青皮、神曲、麦芽、山楂各五钱,炙甘草各三钱。为细末,蒸饼为丸,黍米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伤食成积,
指四时中感受外邪,随感随发的温病。又称“外感温病”。明·汪石山曰:“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,此特春温之气,可名曰春温。如冬之伤寒、秋之伤湿,夏之中暑相同,此新感之温病也。”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,主要症状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,又作容主。即上关,见该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橡木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雪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名医。据《列子·力命》载,俞氏曾为季梁治病。
与温针对举。指单纯针刺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