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热疳

冷热疳

病证名。疳疾的一种证型。①疳疾发病的新久和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证候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疳之新者为热疳面黄脸赤,骨热盗汗鼻干口臭唇焦烦渴,心躁惊悸,情意不乐;若疳之久者为冷疳,目肿腹胀,便利不定,泻粪肥腻或似油珠,烦渴黄疸。热疳病多在外,冷疳病多在内,又有冷热二证交互,非新非久,不内外因者。治冷疳木香丸(木香青黛槟榔肉豆蔻麝香、续随子、虾蟆):治热疳胡黄连丸(胡黄连黄连朱砂)。”②《证治准绳》引《庄氏家传小儿二十四候·第一候》:“泻脓血,日渐瘦,是冷热疳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腕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腕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惊癖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因惊而成的癖疾,惊、癖并存之证。其癖系由惊气与痰涎相搏所致。盘旋胁间,或在左,或在右,常作惊啼。治宜涤痰化癖。用礞石滚痰丸。

  • 病茧

    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蛇节疔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
  • 全元起

    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籍贯不详。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记述他曾任太医侍郎,较早注解《素问》,原书已佚,部分内容保存在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的注文中,对研究《素问》有相当参考价值。此外还著有

  • 楮桃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楮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太冲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位于足背,长伸肌腱胫侧缘,与太冲穴相平处。主治疝气上冲,呼吸不通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冷淋

    病名。①即寒淋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八。《圣济总录·诸淋门》:“其状先寒颤,然后便溺成淋,谓之冷淋也。”《医学心悟》:“冷淋,寒气坚闭,水道不行,其症四肢厥冷,口鼻气冷,喜饮热汤是也。”本症多因肾虚

  • 向日葵梗心

    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即向日葵茎髓,详该条。

  • 红膜

    病证名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:“白睛红膜如伞纸者,此气滞血凝热证。”

  • 浊气

    ①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”②寒邪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两泻其血脉,浊气乃辟。”③污浊之气。如呼出之气,排出的矢气等。④与清阳相对而言的重浊物质。《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