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冷哮丸

冷哮丸

张氏医通》卷十三:冷哮丸

药方名称冷哮丸

处方麻黄(泡)川乌(生)细辛蜀椒白矾(生)牙皂(去皮弦子,酥炙)半夏曲 陈胆星杏仁(去双仁者,连皮、尖用)甘草(生)各30克紫菀款冬花各60克

制法上为细末,姜汁调神曲末,打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治哮喘咳嗽,遇冷即发,顽痰结聚,胸膈痞满,气逆不得卧。

用法用量每遇发时,临卧用生姜汤送服6克,羸者3克。更以王建膏贴肺俞穴中。服后时吐顽痰,胸膈自宽。服此数日后,以补脾肺药调之。候发,如前再服。

摘录张氏医通》卷十三

《证治宝鉴》卷五:冷哮丸

药方名称冷哮丸

处方麻黄、生乌、细辛、牙皂肉、蜀椒、生白矾半夏曲、胆星、生草、杏仁紫菀款冬花

制法上为末,姜汁调神曲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散寒化痰,平喘止哮。主哮证遇冷即发,属中外皆寒者。

用法用量张氏医通》本方用量:麻黄川乌细辛、蜀椒、白矾、牙皂、半夏曲、陈胆星杏仁甘草各1两,紫菀茸、款冬花各2两。

注意气虚少食,及痰中见血,营气受伤者禁用;忌食五辛发物。

摘录《证治宝鉴》卷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芙蓉丸

    药方名称芙蓉丸处方哑芙蓉、乳香、没药、孩儿茶、鹿茸(去毛,酒蒸)、官桂、玄胡索(酒浸,微炒)、乌药(炙)、陈皮、五加皮、粉草(炙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。功能主治脚腿疼痛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酒煎

  • 丁桂散

    药方名称丁桂散处方丁香9克肉桂3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。功能主治主头痛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人伤膏内贴之。摘录《外科传薪集》

  • 调中养荣汤

    药方名称调中养荣汤处方生地4钱,人参1钱半,山药(炒)3钱,茯苓2钱,白芍(炒)1钱半,葛根1钱半,当归3钱,霍香1钱半,木香8分,炙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孕妇赤白痢,脉虚浮数者。用法用量水煎去滓,温服。

  • 小龙荟丸

    药方名称小龙荟丸处方当归草龙胆(酒洗)山栀(炒)黄连(炒)川芎各15克大黄(煨)15克芦荟9克木香3克制法上药为末,入麝香少许,粥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功能主治治肝胆火盛之胁痛。用法用量每服50丸,生姜汤

  • 槐金散

    药方名称槐金散处方槐花(炒)1两,郁金(锉)1两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小便出血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,煎木通汤调下,不拘时候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六

  • 柽枝煎

    药方名称柽枝煎处方嫩柽枝3斤,牛蒡根5斤,石榴20颗(和皮捣碎。如无,即用枝2斤代之),生木瓜2颗(和皮细切;如无生者,即用干者倍用代之),桑根白皮5两(如无,以桑枝细锉代之),羚羊角屑3两,生姜3两

  • 橘苏半夏汤

    药方名称橘苏半夏汤处方橘红7分,半夏(姜制)7分,贝母7分,紫苏5分,白术5分,杏仁(去皮尖)5分,桑皮5分,五味子3分,甘草3分,桔梗5分,黄芩5分。功能主治小儿咳嗽,身热有痰。用法用量用水1钟,加

  • 结毒灵药

    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:结毒灵药药方名称结毒灵药处方水银30克朱砂硫黄雄黄各9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,入罐内,密闭封口,火炼(按红升丹炼法),次日取出灵药约45克左右。治寻常腐烂之证,用灵药15克,轻粉15

  • 萝卜子汤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萝卜子汤药方名称萝卜子汤处方萝卜子功能主治催吐。治邪实上焦,或痰或食,或气逆不通所产生的诸证。用法用量萝卜子捣碎,以温汤和搅,取淡汤徐徐饮之,少顷即当吐出。即有吐不尽者,亦必从下

  • 麻药散

    药方名称麻药散处方川乌尖5钱,草乌尖5钱,生南星5钱,生半夏5钱,胡椒1两,蟾酥4钱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敷疮毒上麻木,刀针不痛。主用法用量烧酒调敷疮症中。注意有切忌开刀者,断不可妄动。摘录《仙拈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