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,可以相互转化,阴可以转化为阳,阳也可以转化为阴。表现在生理上,阳生于阴,阴生于阳的互根,机能与物质的转换;病理上寒极生热、热极生寒等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故重阴必阳,重阳必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即行胫相交。小儿生下,一脚或两脚不能直伸,至步行时,两脚相交,举足则外出,下地则内入,为先天性胫骨畸形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龙涎香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奇经八脉门》卷十一方。李根皮五钱,桂枝一钱半,当归、白芍药、茯苓、黄芩各一钱,半夏、甘草各五分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冲气犯心,烦热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。
即产后阴下脱。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。
体表出汗的孔窍。即毛孔。
病证名。①即强中。《证治汇补·疝气附阴挺》:“阴茎挺纵不收,为强中之症。”治宜助阴抑阳,地黄汤加牛膝、知柏之类。详强中条。②即阴纵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前阴后阴病源流》:“阴纵,亦名阴挺。”详阴纵条。③即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初【介绍】:明代民间著名医生。大河(今江苏淮安)人。精于外科,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,当时称为“大河外科”。并有《大河外科》一书传世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陈念祖撰。刊于1803年。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《伤寒论》原文,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、伤寒序例、诸可与诸不可等篇。作者于《伤寒论》注本中推崇张隐庵、张令韶二家,并按其体例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