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庭

内庭

经穴名。代号sT4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;或于二、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。主治发热头痛牙痛,口,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,瘾疹,足背肿痛等。直刺0.5~0.8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冲门

    指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。即飞门、户门、吸门、贲门、幽门、阑门、魄门。《难经·四十四难》:“唇为飞门,齿为户门,会厌为吸门,胃为贲门,太仓下口为幽门,大肠、小肠会为阑门,下极为魄门,故曰七冲门也。”详各

  • 腓腨发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腓腨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肾藏志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肾的生理功能之一。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,为肾所藏。肾的精气充盛,则脑髓充而精力旺盛,记忆力强;肾虚则每多健忘、精神不振或未老先衰。治当以补肾为主。

  • 角心

    见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牛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枯筋箭

    病名。生长在皮肤上的赘瘤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由于肝失血荣,以致筋气外发而生。本病初起如赤豆大,质硬,时久表面微呈枯槁,逐渐碎裂,蓬松如刺,形如花蕊。多发于手、足、头皮、胸乳等处。治疗:根蒂细小者,用

  • 怕羞草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含羞草,详该条。

  • 铜丝草

    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通经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消毒定痛散

    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卷八十八方。炒无名异、炒木耳、大黄各五钱。为细末,蜜水调涂患处。治跌打损伤,肿硬疼痛。

  • 肝火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肝火克脾、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火腹胀之症,目睛黄,两胁痛,小腹胀急,或攻刺作痛,或左边胀甚,小便赤,夜不得寐。”多因恼怒、酒热伤肝,肝气怫郁,气机不利所致。治宜泻火疏肝

  • 先天之火

    即肾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