颌部的经脉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:“别者以上玉耳前,合于颔脉,注足阳明。”
见炅则气泄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。著有《脉经》6卷,已佚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诸注候》。风注、寒注、气注、生注、凉注、酒注、食注、水注、尸注等九种注病的总称。
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。《灵枢·肠胃》:“广肠传脊,以受回肠,左环叶脊上下,辟大八寸,径二寸寸之大半,长二尺八寸。”《证治要诀》:“广肠,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。”
见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条。
见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美商陆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2卷。清·黄元御编撰。刊于1754年。黄氏认为《金匮要略》治内伤杂病,大旨以扶阳气、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,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,遂推阐“阳自阴升,阴由阳降”之理,颇有见地;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