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学同名器官。位于口腔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篇》:“舌者心之官也。”舌之根部称为舌本,舌之尖部称为舌尖,舌之两侧称为舌旁,舌底经筋称为舌系,舌之中部称为舌中。舌内应于心,司味觉,与吞咽、发音有密切关系。
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分别位于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处,一手有四穴。应用时用推法,有和气血,退热除烦等作用。可治不思乳食,手足常掣,头偏左右,肠胃湿热,眼目翻白,气急气喘,肚
见《石室秘录》。指妇女的阴道外口。
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。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儿科察面诊法。五脏之气形于面部。六朝高阳生《面部形色赋》:“察儿形色,先分部位。左颊青龙属肝;右颊白虎属肺;天庭高而离阳心火;地角低而坎阴肾水;鼻在面中,脾应唇际。”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·面上证》:左颊
见傅青主女科条。
病名。出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三。又名腮颔发、鱼腮毒、金腮疮。指位于腮颔部痈。多因阳明结热所致。症见腮颔部结肿焮痛,甚者可溃脓。治宜清泄胃府积热为主,若兼见二便不通者,用凉膈散;二便如常者,用漏芦汤;余参见
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家。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,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显德。襄陵(今山西襄汾)人。系道人,并精通医术,人称妙应大师。
又称行针。指针刺得气后,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,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。运针的方法,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。如需作长时间运针,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