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膜原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此言陷于肉肓,而中气穴者也。”详膜原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五方。又名一滴金。人中白、炒地龙各一两。为细末,羊胆汁和丸,芥子大,每用一丸,新汲水一滴化开,滴入两鼻中。治首风及偏正头痛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即莲生桂子花,详该条。
亦称子夜。指子时。详十二时条。
雍容自得。《灵枢·通天》:“阴阳和平之人,其状委委然。”
宋代保健机构。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渤海(今河北省境内)人,余未详。
证名。亦称猝瘖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。多因突然冒寒,或寒包热邪,或肺伤津枯所致。《张氏医通·瘖》:“失音大都不越于肺,然须以暴病得之,为邪郁气逆;久病得之,为津枯血槁。盖暴瘖总
舌中央见灰色苔。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,伴有消渴、气上冲心,饥不欲食,食即吐蛔等证。宜安蛔止痛。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荩夫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名医徐谦弟子,曾删定徐谦所著的《仁端录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