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毒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吐

    即脾胃虚寒吐,详该条。参寒吐条。

  • 榕树须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榕须,详该条。

  • 半边风药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半边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葳参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托里法

    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。即疮疡内托法,见该条。

  • 苎根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苎麻根,详该条。

  • 润燥

    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燥者润之。”燥证分内燥、外燥二种。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,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。润燥分为轻宣润燥、甘寒滋润、清肠润燥、养阴润燥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手厥阴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手心主之本,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;标在腋下三寸也。”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当内关穴;标在腋下三寸,即天池。

  • 邵兰荪医案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邵兰荪撰。由近人曹炳章征集经邵氏治愈的病家所留存方案200余则,予以分门别类整理而成。大致分为风暑温热病、虚劳病、内科杂病、妇产科病治案。作者擅治温暑湿热及妇科病证,案语简明。现有《中

  • 因地制宜

   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。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,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。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,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、发病情况亦有差异,如南方炎热多雨,地势卑湿,病人往往出现湿热的证候;北方少雨干燥,容易出现燥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