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乌痧

乌痧
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乌痧,满身胀痛,面目黧黑。身有黑斑,毒在脏腑气滞血凝,以致疼痛难忍。”宜阿魏丸等方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乌痧》:“此症有二,俱系预先感冒风邪,未经发泄,又因受寒而发者,先发寒战,牙齿眼白俱发青黑色,周身四肢俱胀痛入腹者,延过周时不治则死。有因受热而发者,先身热如火,牙齿眼白皆黑,若周身四肢胀痛入腹中者,半日内不治则死。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,一路拍上至臂臑穴,拍出紫黑块,不拘多少,刺出黑血。热症用麻油四两,滑石末三钱和服,服后呕出臭水而愈;寒症用鹅毛向喉中搅呕,呕粘痰而愈。如腹仍痛,大便闭者,用小红药下之,或瓜蒂箭插入粪门,出大便而止。无论寒热症,针刺刮呕俱用,后再槟椰、藿香砂仁、粟梗、木香灯草三十寸。阴阳水煎服。”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合

    ①经别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成的六对组合,故名。即以足太阳经别、足少阴经别为一合,足少阳经别、足厥阴经别为二合,足阳明经别、足太阴经别为三合,手太阳经别、手少阴经别为四合,手少阳经别、手厥阴经别为五合

  • 龙胆白薇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白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宗摘要

    见医宗撮精、折肱漫录合刊条。

  • 产后言语含糊

    病证名。见周丹忱《胎产指南》。因产失血太多,心血虚弱,故舌萎卷缩。治宜滋阴养心。方用生脉散合四物汤。

  • 痫瘥而喑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卷九。系指小儿发癎瘥后六七岁不能语音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痫发瘥后,不能语者,是风痫。风痫因儿衣厚汗出、以儿乘风取凉太过,为风所伤得之。其初发之状,屈指如数,然后发瘈疭

  • 骨热劳

    病证名。因骨热而致的劳气。见《幼幼新书》。其症渐瘦弱,不食。若发热,多惊者,宜黄芪丸,壮气补虚。心神烦躁,不眠者,用胡黄连散。参劳气、骨热体瘦条。

  • 赤丹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又名鸡冠丹、茱萸丹。为小儿丹毒之一。多因热毒搏于血气所致。证见皮色红,涩如麻豆粒,状如鸡冠肌理,多从背部漫及全身。治宜升麻膏外敷,或羚羊角煎汤外洗,或羚羊角烧灰调鸡子清

  • 冷泄

    病证名。指受寒伤冷所致的泄泻。又称冷泻、寒泄、寒泻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厥阴司天,风淫所胜,民病……冷泄,腹胀。”参见寒泄、冷泻条。

  • 王东皋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翃条。

  • 秋温

    病名。指秋季的一种热病。《温热经解·客气温病治法》:“秋温,不大便五六日,舌苔焦燥者,热病也,大承气汤主之。秋温,化热十余日,邪入厥阴,唇焦齿燥,耳聋,舌根焦黑,手指蠕动欲痉者,三甲复脉汤主之。秋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