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易惊善恐或因惊致恐之意。出《金匮要略·奔豚气病脉证治》。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“惊怖即惊恐,盖病从惊得,而惊气即为病气也。”详惊、善恐条。
见《种子植物名称》。为芸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痘疹经验良方》。痘疹出后,其毒当敛不敛,复入于里者,谓之倒敛,多见于元气素弱,又不食,常自利以致气馁,不能托毒外出者。治以益气托毒为宜,如异功散加黄芪、当归。
出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胎不长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二。多因痰湿、瘀血、食积、或肝火亢盛所致。亦可继发于腮腺炎之后。症见单侧睾丸肿大、疼痛下坠。偏左者多为瘀血、肝火;偏右者多是痰湿,食积。因痰湿瘀血者,治宜橘核丸;肝经火热者,宜龙胆
书名。3卷。清·廖平评。刊于1853年。廖氏对《脉学辑要》有“不背古而最实用”的好评,但又批评原书“不以脉定病,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”,遂编此书。将27脉的次序,按分部类居重予编次。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,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毛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又称中暑眩晕。详该条。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方。大黄二两,藤黄一两,明矾、蟾酥各五钱,麝香、没药、乳香各二钱。用蜗牛打烂作锭、晒干、滴醋研磨,以新笔蘸药,控患顶,圈围患处,至消为止。治痈疖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下叶至十七世纪中【介绍】:明末至清代医家。字敬通。安徽歙县人。为名医程玠(松崖)之侄孙,初为庠生,学儒兼精医术,治疗多验。曾到江苏求教于名医李中梓。程氏推崇唐代《外台秘要》一书,因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