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中暍

中暍

古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。①即中暑中热。《六气感证要义》:“伤寒论太阳中热者暍是也,故中热即中暍,中暍即中暑,暑热暍三字,并无二义。”参见中热、中暑条。②指阴寒之暑证。《证治准绳·诸中门》:“中暍者,乃阴寒之证,法当补阳气为主,少佐以解暑,故先哲多用姜桂附子之类,此推《内经舍脉从证之良法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指具有剧烈流行性、传染性的一类疾病,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。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一:“疫为时行疠气,有大疫,有常疫。大疫沿门阖境,多发于兵荒之后,不数见。常疫则一隅数家,一家数人

  • 苦爹菜

    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鹅脚板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宛鹑

    出《广志》。为鹌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目眦溃烂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。即眦赤烂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风痉

    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四。即子痫。详该条。

  • 味连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黄连药材之一种,详黄连条。

  • 腰重

    证名。见《中藏经·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》。指自觉腰部沉重。多因肾虚水湿停滞所致。宜用甘姜苓术汤、三圣汤、渗湿汤、轻腰汤等方。参见肾着条。

  • 甲子

   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,天干在上,地支在下,天干反复排六次,地支反复排五次,其顺序则为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以至壬戌、癸亥,凡六十对,便呌甲子,用以纪日或纪年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天有十日,日六

  • 冷疮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又名冷瘘。由气血不足,复感风寒,伤于肌肤所致。本病顽滞而冷,不知痛痒,溃而难敛,经久不愈。治宜温肌养血。内服桂枝加当归汤。外搽金黄散。

  • 神应黑玉膏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方。又名神应黑玉丹。猪悬蹄二十个,刺猬皮一两一钱,炒牛角腮一两二钱,棕榈八钱,血余、槐角各六钱,苦楝皮五钱,雷丸,芝麻各四钱,乳香二两,麝香八钱。前九味为粗末,放瓷罐内烧存性,后入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