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焦病

三焦病

六腑病候之一。三焦上焦中焦下焦。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三焦病者,腹气满,小腹尤坚,不得小便,窘急,溢则水留,即为胀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三焦病候》:“三焦气盛为有余,则胀气满于皮肤内,轻轻然而不牢,或小便涩,或大便难,是为三焦之实也,则宜泻之。三焦气不足,则寒气客之,病遗尿,或泄利,或胸满,或食不消,是三焦之气虚也,则宜补之。”《杂病广要·脏腑类》:“三焦者,谓上中下也。若上焦有热,则胸膈痞满口苦咽干,有寒则吞酢而吐沫;中焦有热,则身重目黄,有寒则善胀而食不消;下焦有热,则大便难,有寒则少腹痛小便数。三焦之气主腐熟水谷,分别清浊,若不调平,则生诸病(《简要济众方》)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三焦病源流》:“海藏曰:上焦如雾,雾不散,则为喘满,此出而不纳也。中焦如沤,沤不利,则为留饮不散,久为中满,此上不能纳,下不能出也。下焦如渎,渎不利,则为肿满,此上纳而下不出也。”治宜宣通三焦、升降气机等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针

    ①九针之一。是一种针体粗长而尖微圆的针具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大针,取法于锋针,其锋微员,长四寸。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。”②指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以火烧之可用,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。”《针灸大成》

  • 人体部位名。指膝部后方屈膝时的凹处,俗称腿凹或膝弯,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……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。”

  • 从化

    指病情从体质而变化。感受六淫邪气后,由于体质的特殊性,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变化,如同样感受风寒邪气,阳热体质者往往从阳化热,而阴寒体质则易从阴化寒。《医宗金鑑》:“所受之邪,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,故生病

  • 金铅

    药名。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,旧时用以入药,现已不用。

  • 葛可久

    【介绍】:见葛乾孙条。

  • 侵风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,风客于睑肤之间,所以其皮缓纵,垂覆于目,则不能开,世呼为睢目,亦名侵风。”即上胞下垂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缩入腹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五。初生儿六七日后,阴囊收缩入腹,啼哭不止者,多系感受寒邪所致。治宜温经散寒。用硫磺、吴茱萸各五钱,为细末,研大蒜调涂脐下,再以蛇床子,微炒布包熨脐部。

  • 温毒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二。①指春温发斑的病证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三:“伤寒阳症发斑,谓之阳毒,春温发斑,谓之温毒。”②感受温邪热毒疾患的总称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温毒者,诸温挟毒,秽浊太甚也。”一般

  • 陈华父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总卿条。

  • 增释南阳活人书

    见类证活人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