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消

三消

病名。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合称。亦称三痛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:“夫三痟者,一名痛渴,二名痛中,三名痛肾。……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,痟渴也。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,小便少而黄赤者,痛中也。三则饮水随饮便下,小便味甘而白浊,腰腿消瘦者,痛肾也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三消之病,三焦受病也。上消者,渴证也。大渴引饮,随饮随渴以上焦津液枯涸,古云其病在肺,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。故又谓膈消也。中消者,中焦病也,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削瘦,其病在脾胃,又谓之消中也。下消者,下焦病也,小便黄赤为淋为浊,如膏如脂,面黑耳焦,日渐消瘦,其病在肾,故又名肾痟也。”详上消、中消、下消条。②儿科消上消肌消浊的合称。见《幼科铁镜》。详小儿消渴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仓

    ①指胃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胃者,太仓也。”以其容纳水谷,故名。②经穴别名。《灵枢·根结》载:“太阴根于隐白,结于太仓。”后《针灸甲乙经》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伤寒法祖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任越庵编撰。刊于1822年。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《伤寒论翼》予以删订而成。其中对伤寒的分经、立论悉遵柯氏原著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产后肉线

    见徐润之《最新达生篇》。即产下肉线。详该条。

  • 促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急促有力而呈不规则间歇。《脉经》:“促脉来去数,时一止复来。”主阳盛热实,血气痰食停滞,亦主肿痛。《脉诀刊误》:“结、促者,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。阳盛则促,脉疾而时止,……虽有止,非死脉也

  • 甘露之泉

    蒙医书。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。主要论述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、药方等蒙医内容,在蒙医学中首次提出“六基证”的理论。现存木刻本。

  • 天吊惊风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天钓。详该条。

  • 手丫疔

    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寒吐

    病证名。即小儿因胃中虚冷而致的呕吐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寒吐食不化,不恶食。”小儿脾胃嫩弱,寒气易伤,或母体受寒而吮其乳,以致吐时少而吐出物多,吐出物为青涎夹奶,四肢不温。治宜温中化食。用香砂六

  • 刘惠民

    【生卒】:1900~1977【介绍】:名诚思。山东沂水人。少从伯父习医,后在张钖纯举办的中医院工作,继于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学习,归里后行医。曾以行医掩护革命。建国后任山东中医学院院长,山东卫生厅副厅

  • 笔头花

    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玫瑰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