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芪散

黄芪散

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方。黄芪茯苓熟地黄、炒韭子车前子鹿茸(酥炙)各一两,菟丝子(酒浸三日,曝干)二两,龙骨三分,麦门冬一两半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食前温粥调下。治虚劳肾气乏弱,或时失精,心中虚烦。②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方。黄芪、地骨皮赤芍药生地黄柴胡、茯苓、麦门冬各一两,人参当归黄芩各三分,甘草一分。为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半分,水煎服。治妇人热劳羸瘦,四肢烦疼,口干心躁,不欲饮食。③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三方。黄芪、麦门冬、黄芩各三分,龙骨一两,白术黄连各半两,乌梅三枚。为末,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痢渴,心胸烦闷,不欲饮食。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煅牡蛎、黄芪、生地黄各等分。为末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虚热盗汗。⑤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方。黄芪、黄连、生甘草各半两,黄芩一两。为末,每服三钱匕,不拘时粳米泔水调下。治髓黄,病人四肢疼痛无力,好眠冷地,身体遍黄,继则青绿色起,唇齿俱白,眼常微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指脉

    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。出《古今医鉴》。要知虎口气脉纹,倒指看纹分五色。黄红安乐五脏和,红紫依稀有损益。紫青伤食多虚烦,青黑纹时证候逆。参见小儿指纹条。

  • 猪蹄花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金雀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朱煜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潆溪。邰埭(原属江苏甘泉,后属江都)人。少时随父习医,好读书,钻研医术,治瘟疫宗吴又可。撰有《五经分类本草》、《类方续选》等书,皆未刊刻。

  • 牙龈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不分上下内外俱生,初起牙匡肉红肿,齿痛彻心者,发于外者轻,发于内者重,由肾火胃热薰蒸而成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知柏地黄汤、泻心汤等加减。

  • 柯琴

    【介绍】:清初医学家。字韵伯,号似峰。原籍浙江慈溪,后迁居吴之虞山(江苏常熟)。钻研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颇有心得,撰《内经合璧》,已佚。另有《伤寒论注》、《伤寒论翼》、《伤寒附翼》,合称《伤寒来苏集》

  • 溪病

    古病名。①水毒病的通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:“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,有山谷溪源处,有水毒病,春秋辄得。……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,通呼溪病,其实有异。”②又指无疮的水毒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

  • 陈九韶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司成条。

  • 嘉庆子

    出《两京记》。为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鸣胎

    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
  • 塞喉风

    病名。指患喉风且影响吞咽者,故云塞喉。多因湿热痰浊雍塞肺系所致。《囊秘喉书》:“塞喉风,喉痹聚毒,喉涎稠实而发寒热。关上可治,关下难治。”治宜清热祛痰、消肿止痛。用温胆汤、清气化痰丸等加减。脓成则以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