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张勇条。
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五。即子暗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。因无子饮乳,蒸乳而发寒热作痛者,俗名乳膨。可用炒麦芽一两,水煎频饮。乳退,胀热自除。
病证名。又名疳蚀疮。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生于唇下,或小儿赤烂,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,重者以青蛤散涂之。”
即肺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肺胀满,膨膨而喘咳,缺盆中痛,甚则交两手而瞀,此为臂厥。是主肺所生病者,欬上气,喘渴,烦心,胸满,臑臂内前廉痛厥,掌中热。气盛有余,则肩背痛,风寒汗出
【介绍】:见余景和条。
骨名。又名鸠尾骨。即胸骨剑突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心骨一片,状如钱大,即心坎骨也。”参见鸠尾骨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肾气游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疟发于足阳明者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足阳明之疟,令人先寒,洒淅洒淅,寒甚久乃热,热去汗出,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,刺足阳明跗上。”方用大剂竹叶石膏汤等,参见三阳疟条。
【介绍】:即嵇康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