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肥儿丸第二方,见肥儿丸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。为黄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未病而用针灸刺激穴位,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新生无疾,慎不可逆针灸之。如逆针灸,则忍痛动其五脏,因喜成痫。河洛关中土地多寒,儿喜病痉,其生儿三日,多逆灸以防之。”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芜菁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罗知悌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疸之一。多因房劳伤肾,瘀血内阻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额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热,薄暮即发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劳疸。”《症因脉治·黄疸论》:“女劳疸之症,发热恶寒,膀胱急,小腹满,
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南正之岁”与“北政之岁”的注释有三:一说五运中除甲己土运为南政外,其他均为北政。如张景岳注:“甲己二岁为南政,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北政。”二说戊癸火运为南政,其他为北政。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厚朴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