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骨痹

骨痹

病名。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。多由骨髓空虚,邪气乘隙侵袭所致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骨,骨重不可举,骨髓痠痛,寒气至,名曰骨痹。”症见骨节疼痛,四肢沉重难举,有麻冷感。治宜补肾祛邪,用安肾丸附子独活汤等方。②指肾痹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肾痹之症,即骨痹也。”详肾痹条。③指寒痹痛痹。《医宗必读·痹》:“骨痹即寒痹、痛痹也。痛苦切心,四肢挛急关节浮肿。”参见寒痹、痛痹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筋骨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玉郎鞭

    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玉龙鞭,详该条。

  • 眼痒

    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目痒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门

    妇女的阴道外口。又称阴户。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:“产门不闭,由阴气大虚,不能收摄。”

  • 产后耳聋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肾气通耳,而妇人以肾系胞,因产血气伤损,则肾气虚,其经为风邪所乘,故令耳聋也。”治宜补益肾气为主。方用金匮肾气丸。气虚可用补中益气丸。

  • 霍乱燃犀说

    霍乱专著。2卷。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(1888年)。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,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,邪从热化;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,复贪凉喜冷,湿从寒化。两者证治不同,治当详辨,附列效方若干。现

  • 醉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幼科折衷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。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,或偏寒,或偏热,或喜补,或喜泻,遂取各家之长,以“折衷”为书名。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,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,其次节引《

  • 睡安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朱砂(水飞)、乳香、血竭(细研)各一钱,麝香(研)半钱,人参、炒酸枣仁、炮天南星、白附子各半两,全蝎二十一枚,蜈蚣(炙黄,酒浸一宿)一条。为末,一岁小儿,每服一字,薄荷汁、好

  • 味连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黄连药材之一种,详黄连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