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食积腹痛

食积腹痛

证名。指因饮食不节,积滞不消所致的腹痛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食积作痛,痛甚欲大便,利后痛减,其脉必弦或沉滑。”《寿世保元·腹痛》:“食积腹痛,其脉弦,其痛在上,以手重按愈痛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食积腹痛之症,胸腹胀满,痛不欲食,暖气作酸。”治疗如胸胀腹痛,不能饮食,枳壳化滞汤。一条扛起,痛而欲利,承气汤。食在上脘,宜消不宜下,保和丸枳术丸热积应下,三承气汤。寒积应下,煮黄丸。亦可用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、治中丸、加味平胃散丁香脾积丸等方。参见腹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拊(fǔ 府)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用手进行抚摩。

  • 右藉

    偏产的一种。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临产儿头偏抵右畔。”相当于右枕横位。参见偏产条。

  • 白马胎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即走马胎,详该条。

  • 张文懿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撰有《本草括要诗》3卷、《藏府通元赋》1卷。

  • 独滑

    见《本草蒙筌》。即独活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八厘麻子

    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六轴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滕伯祥

    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由于平素乐于助人,于1195~1200(庆元)年间得治小儿疳方,经认真学习而成为小儿医。

  • 手少阳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少阳之别,名曰外关,去腕二寸,外臂,注胸中,合心主。”脉从腕后2寸的外关穴处分出,绕行臂膊外侧,向上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合。本脉发生病变,实则肘关节挛缩不伸;虚则

  • 肝胃气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柳选四家医案·环溪草堂医案》。指情志郁结,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。《类证治裁·胃脘痛》:“因肝乘胃而脘痛者,气冲胁胀,当辛酸制木,吴萸、白芍、青皮、木瓜、厚朴、延胡、金橘。”参见胃气痛、气郁脘

  • 筋缓

    证名。指筋脉弛缓,不能随意运动。多因肝肾虚亏,或肝藏受风,或血热所致。《难经·十二难》:“肾肝内绝,绝则骨痿筋缓。”《证治要诀·诸中门》:“盖肝主筋属木,风易入之,各从其类,肝受风则筋缓不荣。”《杂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