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吴嗣昌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,见该条。
尿道外口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女子系廷孔,其孔,溺孔之端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又名热疖、石疖,俗称疖子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:“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,一寸已上名小痈……”。即疮痈之最小者也。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。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嬾真子录》:“小满,四月中,谓麦之气,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。
即泻肝。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指第三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三椎下间主胸中热。”
病证名。疝证之一。出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贪食不节,则势必影响中焦消化功能,因而积久生湿,湿郁生热,以致湿热之气下注,流入阴囊,复被风湿之邪外侵,则成本证。发作时阴囊红肿松弛,常常刺痛,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