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。即蛊注痢,详该条。
疟疾之一。①夏季贪凉受风,复感疟邪,至秋而发者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秋善病风疟。”又:“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风疟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风疟,疟发则汗出恶风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魄汗未尽,形弱
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火力大而猛。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,不宜久煎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又称注病。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,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。《金匮翼·诸疰》:“疰者,住也。邪气停住而为病也。皆因精气不足,邪气乘之,伏于筋脉,流传藏府,深入骨髓
病证名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疗妊娠腹内冷痛,忽胎动。薤白、当归。”水煎服。
①指厥阴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一阴至,厥阴之治也。”②三阴经联合之称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是故三阴之离合也,太阴为开,厥阴为合,少阴为枢,三经者,不得相失也,搏而勿沉,名曰一阴。”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