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学心悟》卷三方。大黄(酒炒)、巴豆(去壳,去油)、干姜各一钱。研细,姜汁为丸如黄豆大,每服五至七丸,用姜汤化下。若服后泻不止者,用冷粥饮之即止。治中食,胸高满闷,用吐法不效者。若昏晕不醒,四肢僵硬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痘呛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黉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长谷。见该条。
经穴名。见《西方子明堂灸经》。即下巨虚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清河(今河北省境内)人。崔彧弟子。
【介绍】:见顾观光条。
阴络,指下部的、属里的络脉。血内溢,指大便下血。大便下血的证候,一般多由于大肠湿热下注,伤及血络,或脾虚不摄,血不循经所致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阴络伤则血内溢,血内溢则后血。”
涌流出于外。《素问·著志教论》:“阳气滂溢,干嗌喉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