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石斛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石斛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石斛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太阳络脉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白脓疳靛。指小儿肠寒,下利似白脓的痢疾。多见于素体阳虚的小儿。因阳虚者易为寒湿所袭,寒湿内阻,蕴蓄于肠,气机失利,故见此证。治宜温中利气。用胃苓汤。
①六腑之一。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,又称外腑、孤腑。有主持诸气,疏通水道的作用。《难经·三十一难》: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”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。分上焦、中焦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真州(今江苏仪征)人。字子固,号玉田隐者。以善治奇病闻名。
经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即白环俞,见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黄瓜痈。见该条。②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发际疮之别称。见该条。
①治疟疾方法之一。在疟疾发作前的适当时间,使用内服药(如常山、槟榔、草果、姜半夏煎剂)或针刺(大椎、后溪、间使等穴)等方法,以制止疟疾的发作。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一切疟无问远近,正仰卧,以线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曾任主管户籍地方官,河中虞乡(今山西虞乡)人。撰有治疗风疾的方书《发焰录》1卷,佚。
薄白主表,或偏于正虚;由薄变厚,反映病邪由表入里,病情由轻转重。舌淡红、薄白苔,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,舌淡白而苔薄白,主阳虚,气血两虚等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苔薄者,表邪初见;苔厚者,里滞已深。”
见食物本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