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即头眩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假令瘦人脐下有悸,吐涎沫而癫眩,此水也。”《医宗金鉴》卷二十一:“癫眩之癫字,当是巅字,巅者,头也。文义相属,此传写之讹。”参见眩晕、头晕、头眩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指风伤太阳经脉,复遇寒湿所致的痉症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八:“风痉者,以风伤太阳之经,复遇寒湿故也。其状口噤不开,腰背强直如发痫。盖风邪内薄于经,则荣卫凝泣,筋脉紧急,故令口噤不开
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滑利的脉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心脉来,累累如连珠,如循琅玕曰心平。”
【介绍】:见张乃修条。
又名臂膊。①指上肢(上膊)和前臂部(下膊)。②指上臂外侧。
书名。元·滑寿编撰。3卷。作者选录《素问》中的重要内容,分为:藏象、经度、脉候、病能、摄生、论治、色诊、针刺、阴阳、标本、运气和汇萃12类,并作了简要注释。明·汪机于1519年又取王冰注参补其间,而以
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火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T3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足阳明之郄穴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,距髌底外侧端2寸处。另说在膝上三寸(《千金要方》);在膝盖骨上尽处陷中(《循经考穴编》广注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