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斑

阴斑

病证名。斑的类型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。又名阴证发斑。指斑之属于虚寒者。多由体虚内有伏寒。或误进寒凉药等,阴寒内盛,格阳于外所致。《温热类编·伏阴》:“阴斑者因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逼其虚阳浮散于外。”阴斑亦出胸背手足,但斑稀色淡红,隐而不显,或仅胸部微见数点。伴手足逆冷,口不甚渴,下利清谷舌苔白滑或舌胖苔黑滑,脉虚大或沉微等症。治宜温阳散寒。选用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八味汤等方。若内伤生冷,外感寒邪而发阴斑,用调中汤等方。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踏天桥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杜茎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翰林医愈

    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官阶从八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
  • 历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蠹疽之多发、大小不一者。证治见蠹疽条。

  • 缩脚疽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:“贴骨疽,患在环跳穴,又名缩脚疽。皮色不异,肿硬作痛者是。”证治参见附骨疽条。

  • 湿疸

   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指黄疸之湿重于热者。其症色黄而晦,一身尽疼,四肢沉重,不欲饮水,小便不利,发热等。治宜化湿利冰,如茵陈五苓散、除湿丹之类。如湿疸七八日后壮热,热在里,有血

  • 麻科活人全书

    4卷。清·谢玉琼撰于1748年。本书系参考多种麻疹专著,予以删补编订而成。卷1概述麻疹及其辨症治疗、常用药物等;卷2~4介绍麻疹发病每个阶段的症候与变证的具体治法。全书共108篇。每篇均有歌诀及论说,

  • 增订伪药条辨

    见伪药条辨条。

  • 涩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往来艰涩,如轻刀刮竹。《脉经》:“涩脉细而迟,往来难,且散,或一止复来。”主血少伤精,津液亏损,或气滞血瘀。可见于贫血、心机能不全等病症。

  • 阴维脉病

    病证名。由阴维脉经气异常所致。《难经·二十九难》:“阴维为病,苦心痛。”《脉经》卷二:“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,苦胸中痛,肋下支满心痛。诊得阴维如贯珠者,男子两胁实,腰中痛,女子阴中痛,如疮状。”《杂病

  • 圆蛛

    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即蜘蛛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