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痿

阳痿

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又称阴痿。痿亦作萎。指未到肾衰年龄而出现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者。多因房室过度,命门火衰所致。也有因抑郁伤肝,思虚惊恐损伤心脾,肝经湿热,阴湿伤阳等所致。命门火衰者,常伴见滑精,腰痰,畏寒肢冷,脉沉细。治宜温肾补元。用右归丸、赞育丹等方。心脾亏损者,常伴见神疲乏力,心悸失眠等症。治宜培养心脾。用归脾汤妙香散七福饮等方。精神抑郁,阳痿不起者,治宜舒肝解郁。用达郁汤逍遥散等方。肝经湿热者,常伴见小便热赤、下肢痠困、脉沉滑,或伴见睾丸冷、阴汗如水、小便后有余沥臊气、尻臀及前阴冷、恶寒喜热、膝冷等。治宜清利湿热为主,或兼清养。用龙胆泻肝肠、柴胡胜湿汤知柏八味丸等方。又有肝肾阴伤,虚火妄动者,症见阴茎易举,举而不坚,早泄滑精,心烦口干,脉多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知柏八味丸、大补阴丸等方。参见阴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糯粟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里实证

    证名。亦称内实证。①指外邪化热入里,结于胃肠所出现的症候。症见壮热、烦渴、腹痛、便秘等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……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

  • 刮痧

    推拿方法。又作括沙。用边缘光滑的瓷器或硬币,沾取植物油或温水刮颈项、肩胛、背部或肋间等处,自上而下,由内向外反复数次,到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。常用于感冒、中暑、恶心、呕吐、头昏头胀、胸闷、腹痛、腹泻、食

  • 内风

    ①古病名。指因房劳汗出,风邪乘袭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入房汗出中风,则为内风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内风》:“新房室竟,取风,为内风。其状恶风,汗流粘衣被,此其候也,大补黄芪汤。”②指肝风。与外风

  • 北野菊

    见《河北中药手册》。为菊科植物细裂野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aefolium(Fisch.)Makino的地上部分。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华东地区。微苦、辛,凉。清热解毒,凉肝明

  • 咽日气

    养生术语,或称咽日,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。即对日咽气,是咽气或服气中的方法之一。最早见于战国末年《韩非子》:“龟咽日气而寿。故养生者服日华。”

  • 下颏脱落

    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出《外治寿世方初编》卷二。详颊车蹉条。

  • 类聚祛风散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三方。硫黄、寒水石、枯矾、贯众各二两,蛇床子一两,朴硝五钱。为细末,猪油捣烂调敷。治大麻风。

  • 肉瘕

    病名。指因食肉无度而成的瘕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人有病常思肉,得肉食讫,又思之,名曰肉瘕。”本病与肉癥类似,参见该条。

  • 陈紫山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熊运英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