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乌蔹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地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苔白厚,明而不透,白而无光的舌象。此气血两亏,内脏虚寒已极之候,病多危重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见《本经疏证》。即淡豆豉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即荠菜。详该条。
十二经别之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厥阴经别,见该条。
①又名。指两肩及肩之偏后部分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肩膊虚者,取之上。”②肩胛骨的别称。又名肩髆。
①即尿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水下留(流)于膀胱,则为溺与气。”详尿条。②沉溺的意思,如沉于水而死亡的称溺毙。
骨名。即缺盆骨。李潆《身经通考》:“缺盆骨为骮。”参见缺盆骨条。
古刺法名。五节刺之一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解惑者,尽知调阴阳,补泻有余不足,相倾移也。”指对于病情复杂的疾患,“颠倒无常,甚于迷惑”,应从调和阴阳入手,“泻其有余,补其不足”,使“阴阳平复”。“用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