块状的痰。由于肺失清肃,气机失调,郁结凝聚而致。痰难吐咯,吐痰成块状。治疗以顺气、化痰、清热等法。
《普济方》卷九方。人参三钱,丁香二钱,白术、全蝎、天麻、木香、茯神、防风各一钱,羌活、僵蚕各五分。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绿豆大,每服五至七丸,糯米饮送下。治婴儿解颅。
证名。指胁部撑胀满闷。可见于痰饮、心病、肝病等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心病者,胸中痛,胁支满,胁下痛,膺背肩甲间痛……。”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肝病,头目眩,胁支满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
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方。熟地黄五两,山萸肉、山药各三两,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芍药、地骨皮、龟板各二两,黄柏、知母、青蒿、五味子各一两二钱半,牛膝、杜仲各一两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三至五钱,早空心白
见伤寒心镜条。
出《杂病源流》卷二十四:“以喉花即为蒂中。”即悬雍垂。详该条。
宋代太医局考试医生的制度之一。用以考查其对人体解剖、脏腑之源等理论的掌握情况。即今之解剖、生理学考试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浙江新昌人。长于导引术,治病不计较报酬。著有《医案心法》、《本草辑要》、《伤寒指掌详解》、《脉诀删补》等书,皆佚。
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季节用药的一般规律。在炎热夏季,如无寒证者就不要随便使用热药,以免伤津化燥,或生其他变证。《医门法律》:“故不远热则热至,……热至则身热,吐下,霍乱,痈疽疮疡,瞀郁,注下,
证名,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》,指尿少及小便艰涩之证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小便病诸候》:“小便难者,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。”治疗宜瞿麦、滑石之类泻之。太阳病误发汗,阳明中风亦可致小便难,治疗用桂枝加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