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猪粪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艾卷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小便数,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……。”后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手足小指穴。位于手、足小指(趾)尖端处。近世以在手者称小指尖,在足者称足小趾尖。主治食注,消渴,小便频
见普济本事方条。
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。1151年诏诸州设置惠民局,由官府给医药,为群众的疾病治疗提供方便。
即变蒸,详该条。
病证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。即风懿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外科医家。撰有《疗痈疽诸疮方》二卷。
病证名。见《萧山竹林寺女科》。指未婚女子经闭兼有浮肿的病症。多因外邪客于胞脉,血壅经隧,经脉不利,血化为水,流溢四肢,导致经闭及遍身浮肿,面色青黄。治宜通经为主,经通则肿自消。方用通经丸。
中心黑苔而润,舌边白苔。为表里虚寒证,症见畏寒,脉迟而弱,宜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