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胕、趺。足背部。《灵枢·营气》:“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,上行注足阳明,下行至跗上,注大趾间,与太阴合。”
【介绍】:参见蒋宗武条。
用动物的内脏器官、组织、腺体等作为药物,预防和治疗疾病,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,简称脏器疗法。因动物脏器组织系“血肉有情之品”,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、补益脏气,故历史上又常称为“以脏补脏”。动物脏器作为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症为肛边生痔,如枣大,时痛时痒,或下脓血;或肛内生小肉,上有孔窍,根蒂较小。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。
病证名。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行经期间超过七天以上,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病症。多由气虚、血瘀、血热所致。气虚冲任不固,血失统摄,症见行经期间延长,色淡质稀,小腹空坠,气短懒言、治宜益气固冲、摄血,方用固冲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怀孕一月,胎元初成,形如露珠,故名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,由肺热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申、酉、戌时不甚搐而喘,目微斜视,身体似热,睡露睛,手足冷,大便为淡黄色水液。治宜补脾、治心、治肝。补脾,用益黄散;治肝,用
针灸著作。又名《同人针灸》。2卷。清·肖福庵撰。刊于1831年。首为周身经穴及十四经经穴图解歌诀,其次为多种病症的针灸取穴。内容简要。
见南病别鉴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一方。柴胡、山楂、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莪术(醋炒)、三棱(醋炒)各一钱,黄芩、白术、半夏(姜汁炒)、人参各八分,胡黄连、甘草各三分。加姜、枣,水煎服。治小儿一切癖块,发热口干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