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方。黄连、吴茱萸各等分。水煎干,去吴茱萸,取黄连焙燥,为细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每次四十至五十丸,空腹温开水送下,或睡前温酒送下。治肝火胁下急痛。②见《保婴撮要》卷一。即抑肝散制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地鳖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大便秘结。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:“闷,俗作秘。大便涩滞也。”详大便秘结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肾阴亏虚,水不制火,出现阴火上升的证候。表现为咽干、咽痛、头昏目眩、心烦不眠、耳鸣、健忘、手足心热,或目赤、口舌生疮,舌质嫩红,脉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、补虚清热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善治奇病,生平不详。
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,详该条。
即保健按摩。见该条。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,官阶从三品。
古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五:水毒病,……一名水中病。”详水毒条。
【介绍】:见危亦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