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洞天奥旨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当归枳壳汤,见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还阳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血痢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热乘于血,则流渗入肠,与痢相杂下,故为赤痢。”详血痢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白毛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十二。即芎汤第一方,见芎汤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瘀血嗽、瘀血咳嗽。指咳嗽之由瘀血引起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瘀血咳,则喉间常有腥气。轻者,泻白散加生地、山栀、牡丹皮、麦门冬、桔梗;重者,桃仁、大黄、姜汁为丸服。或因打损劳役伤肺,遇风寒则
手掌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掌受血而能握。”
指津血虚少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;其软而散者,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王冰注:“肾主水,以生化津液,今肾气不化,故当病少血,至令不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