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代号:LU2。出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位于前胸外上方,当锁骨外端下缘,距胸正中线6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锁骨上神经中、后支,胸前神经分支,臂丛外侧束和头静脉,胸肩峰动、静脉,
医案著作。清·凌奂(晓五)撰。1卷。包括时病、杂病等100余则。凌氏善用古方,能因症化裁。案后另加按语,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其治疗要点。本书收入《三三医书》中。
病证名。见《婴童百问》。慢惊风口生疮,不能乳食者为锁膈。小儿患慢惊风后,吐泻不止,因津液消烁,致脾虚肝旺,口内生疮。治宜平肝补脾,予服独参汤,或四君子汤;并以南星末敷足心。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临产,忽然寒战,即时发热,由气血之虚,或初产畏惧,或脱衣受风,或冬月感寒,不必用解表,……可服芎归桂朴汤。”(当归、川芎、肉桂、厚朴、枳壳、红花、葵子、生芝麻)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新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中暑》。指因暑热所致的口渴证。宜清解暑热,养阴生津。用玉露散、麦冬汤、生津丸等方。详中暑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。属鱼子石榴证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背俞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大杼穴也。”
书名。清·骆如龙撰于1691年。5卷。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此书时删去骆氏自序及末卷,成4卷本,改名《幼科推拿全书》。卷1列保婴赋等歌赋,杂论儿科病诊法;卷2述推拿穴位;卷3论各种推拿手法;卷4为多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岩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