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豆须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泽兰

    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即泽兰,详该条。

  • 本经便读

    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黄钰撰。刊于1869年。作者因陈修园《本草经读》一书所辑《本经》的原文词旨简奥,语句参差,难于诵记,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,删去原注,以供初学之用。

  • 野杨梅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蛇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刺打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听会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听呵、后关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面部,当耳屏间切迹前方,下颌髁状突之后缘,张口有空处。布有耳大神经,面神经和颞浅动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齿痛,口眼斜;以及中耳炎

  • 化骨莲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玉簪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肚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卷三。即上发背。见该条。

  • 邪所

    病邪侵入的部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无中其经,邪所乃能立虚。”高士宗注:“使病无中其经,庶受邪之所,乃能立虚。立虚者,使邪即去毋容缓也,此微泻兼补之法也。”

  • 画眉架

    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鹰不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刘芙蓉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蓬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