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调小儿脾胃

调小儿脾胃

伤积治法。小儿诸疾,皆由乳食无度,过于饱伤,以致不能消化,留而成滞成积。初得之时,乳食不消,并以木香丸消积丸之类。大凡肚胀,或硬,或热,皆由内实,法当疏利。故东垣云:食者,有形之物伤之,则宜损其谷,其次莫消导,如枳术丸。《幼科类萃》:“小儿胃气有虚有实,虚则吐泻不食之证,实则痞满内热之证,虚者益之,实者损之,欲得其平,则可矣。胃虚木香、丁皮、厚朴肉豆蔻等剂,胃实用北桔梗枳壳柴胡大黄等剂。若夫胃中停寒,则干姜官桂丁香,又不可缺。贵在酌量,但以小小分剂与之,夫是为之平胃。心者脾之母,进食不止于和脾,盖火能生土,当以心药入于脾胃药之中,庶几两得。”小儿脾常不足,倘贻误病情,则会长期消化吸收机能障碍,使精血化源匮乏,气血俱虚,终将形成疳疾。因此,乳食积滞后期,又当以补虚为要点,兼或辅以消导行气,以期脾胃调和而臻康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门

    出《素女经》。①指未婚女子的阴道外口。②泛指阴道外口。《妇人良方》:“产后玉门不闭。”

  • 风伤卫证

    病证名。指桂枝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”《伤寒明理论·恶风》:“风邪中于卫也,则必恶风。何者?以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为风邪所中,于分肉不温而热

  • 邹铉(xuàn 旋)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冰壑,号敬直老人。泰宁(今福建泰宁)人。精医术,尤擅长养生,并据宋·陈直《养老奉亲书》予以增订补充,编成《寿亲养老新书》三卷。

  • 四肢缓弱

    证名。指四肢弛软无力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。多见于中风、痿、痹等症。参见各有关条。

  • 妇人血分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。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。病因寒湿伤于冲任,血壅经隧,气机不行,以致经脉不行,经血分而为水,流入四肢。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,治宜调经为主,其肿自消。方用调经散

  • 高丽参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即别直参,详人参条。

  • 六阳

    指手、足六阳经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六阳气绝,则阴与阳相离,离则腠理发泄,绝汗乃出,故旦占夕死,夕占旦死。”

  • 尺肤诊

   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、滑涩、寒热的诊察方法,又称“诊尺肤”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善调尺者,不待于寸,善调脉者,不待于色,能参合而行之者,可以为上工。”汪石山认为:“既诊其三部

  • 地罗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滚山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腰宜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(腰阳关)旁开3寸处。主治妇人血崩,腰脊疼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