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诸病源候总论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胃虚弱

    同脾气虚。详该条。

  • 棒子木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棒棒木,详该条。

  • 温隐居海上仙方

   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

  • 白火丹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狗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舌苔薄

    薄白主表,或偏于正虚;由薄变厚,反映病邪由表入里,病情由轻转重。舌淡红、薄白苔,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,舌淡白而苔薄白,主阳虚,气血两虚等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苔薄者,表邪初见;苔厚者,里滞已深。”

  • 天烛子

    出《三奇方》。为南天竹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地冲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涌泉,见该条。

  • 两外肾冷

    证名。外肾,即睾丸。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又称两丸冷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两外肾冷,两髀枢阴汗,前阴痿弱,阴囊湿痒臊气,宜柴胡胜湿汤。”参见两丸冷条。

  • 武林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郎简条。

  • 四圣心源

    书名。又名《医圣心源》。10卷。清·黄元御撰于1753年。作者将黄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张仲景视为医中“四圣”。本书阐发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诸书蕴义。卷1天人解,阐述阴阳五行、脏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