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①指水肿病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故水病下为胻(hēng衡,脚胫)肿大腹,上为喘呼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一:“凡水病之初,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,侠颈脉动,股里冷,胫中满,按之没指,腹内转侧有
方书名。2卷。元·艾元英撰。撰年不详。卷1将病证等内容分为17类,包括头痛、咽喉、诸气、腰痛、心恙、补益、消渴、痈疽、肿病、脚气、失血、大便、小便、疮疥、妇人、小儿、杂病,每类均简述证候及其应用的方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眼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睡眠恍惚不安,容易惊醒。多因感受惊吓,或心胆气虚,或心火亢盛所致。老年人也常有此现象,但非病态。
针灸治疗原则之一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指对急暴病症可以从太阳经着手治疗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亦作痟渴。①泛指具有多饮,多食,多尿症状的疾病。分上消,中消,下消三种。《证治汇补·消渴章》:“上消者,心也。多饮少食,大便如常,溺多而频。中消者,脾也。善渴善饥,能食而瘦,
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苍术、防风、甘草、石膏、知母、厚朴、陈皮。水煎服。治外感湿热,胃脘作痛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鹳口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西藏吉雪人。著有《医学源流》。
古刺法名。①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输刺者,刺诸经荥输藏输也。”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藏输穴进行治疗的方法。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。因取用特定的俞穴进行针刺,故名输刺。②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