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。由此构成疾病的一般病理过程。②指伤寒少阳病出现寒热往来的病机。恶寒是正不胜邪;发热是正气抗邪外出;寒热交替出现是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的状态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邪气因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穿破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痿证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。又名皮毛痿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羊踯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泛指小便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形有余则腹胀,泾溲不利。”吴崑注:“泾,水行有常也;溲,溺溲也。”即常行的小便不利。②指大便和小便。《素问经注节解》:“泾,大便也。溲,小便也。”③泾作经。《素问经注节
出《饮膳正要》。偏指食物之害,包括食物不洁、有毒、腐败变质等,都在禁食之列。
见时疫白喉捷要条。
用药法则。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,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。如肾阳不足,阳痿精滑之症,用附子、肉桂等峻补肾阳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补下治下,制以急。急则气味厚,……适其至所,此之谓也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高风雀目内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马骝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