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黄

血黄

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血黄者,头痛心闷,眼运欲倒,胸膈热壅,鼻衄不止,咽喉干燥,舌上生疮。若身热如火,头面肿者,难治。”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三日鼻中出血,大小便亦下血,心间烦闷,腹中有块,痛如虫咬,吐逆喘粗,此是血黄。”治疗用点烙法或服续随汤,参见黄疸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老姜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金条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八角枫之侧根,详八角枫条。

  • 下巴

    颏的俗称。详颏条。

  • 铁脚犁

    见《清异录》。为木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山田七

    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峨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二经标本

    见六经标本条。

  • 外辅骨

    指腓骨,位于骨之外侧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六。

  • 手阳明之别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阳明络脉,见该条。

  • 冲风泪出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风泪初起冬月甚,久则冬夏泪濛濛,肝虚冷泪不疼赤,实则热泪肿红疼。”治法:虚证宜养血补肝,祛风止泪,用止泪补肝散加减;实证宜疏风清热散邪,用川

  • 唇口蠕动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唇口蠕动。唇为脾之华,脾虚则唇口蠕动。治宜补脾健胃。用七味白术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