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红炉点雪》卷二,系指失音之因于痨瘵(结核)者。此外,还有一般性的火病失音,其中更有虚火实火之异。因于虚火者,多由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所致。治宜滋阴降火,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因于实火者,多由肺胃
书名。清·金有恒(子久)撰。约成书于1895年。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,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,记述分析较详。对重症、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,交待比较清楚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指用药应因人制宜,对身体强壮,正气充足、能耐受攻邪药物者,就给予气味厚,作用强的药物治疗,取其速效。
见《集验良方》卷五。即坤顺丹,见该条。
病名。古人指啼极无声为嗄,即嘶哑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。即五更泄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。即朦昧。详该条。
用钢质制成的小刀,柄长1~2寸,刀口倾斜如眉,故名。专用于割治放血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莱菔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赤皰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