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刺补泻手法之一。指左右捻转补泻。见《针灸大成》。法以左转为顺,从子位转向午位,属阳,为补;右转为逆,从午位退向子位,属阴,为泻。女子则以阴为主,以右转为顺为补,左转为逆为泻。
证名。指粪便干燥秘结。见《名医类案·秘结》。详大便秘结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即推骨节法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射干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:“此心火乘于肝木,俗作谓攀睛是也。”详胬肉攀睛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茄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即冲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即产后乳汁自出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背俞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大杼穴也。”
苔白而厚腻,苔上津液较多,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。多由于脾阳不振,寒湿痰饮停聚所致,宜温中健脾,化湿祛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