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。即瘟毒喉痹。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拦路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黉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,撰《药名诗》,1卷,已佚。
证名。指黑睛部位病痛。详目痛条。
下法之一。用峻烈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。适用于正气未衰者。如通导大便,荡涤实热,用大承气汤;攻逐水饮,用十枣汤;攻逐冷积,用三物备急丸。
证名。“白睛内赤脉布散,平铺一片,亦谓之铺红”(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)。即目飞血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简称《本草经读》。清·陈念祖撰。4卷。刊于1803年。本书从《本草纲目》中辑录《本经》药物100余种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。并附录《本经》以外的药品46种,分别作注文诠释。本书间附《本草崇原
病名。即乳蛾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肉蛾形似鳅鱼,又称鳅症。红肿疼痛,痰涎上壅,饮食阻碍。”详乳蛾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