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虚痰

虚痰

痰证之一。①泛指因元气虚所致的痰证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不可攻者,便是虚痰。……或以形羸气弱,年及中衰者,即虚痰也;或以多病,或以劳倦,或以忧思酒色,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,亦虚痰也;或脉见细数,脏无阳邪,时为呕恶泄泻气短声喑等证,但察其形气病气,本无有余者,皆虚痰也。”治当调补为主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虚痰,胫膝酸软,腰背强痛,骨节冷痹,牵连隐痛,又多寒热。”若气虚寒痰,用人参茯苓苡仁半夏陈皮甘草肉桂;若气虚热痰,用麦冬、花粉、甘草、陈皮、白芥子神曲白芍、茯苓、当归。②即寒痰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五。参见寒痰、痰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香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方。轻粉、乳香、松香各等分。为细末,香油调稠,用夹纸一面以针密刺细孔,将药夹搽纸内,先以葱汤洗净患处,将药纸有针孔一面对疮贴之,三日一换。治臁疮初起。

  • 大肉陷下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指脾气衰败而见肩、臂、股、胫等处骨节显露,肌肉瘦削如脱之症。本证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等疾患。

  • 菱角菜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荠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马蛇子

    见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石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子同

    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详见子阳条。

  • 陈虬(qiū 求)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原名国珍,字志三,号蛰庐。浙江温州人。(原籍乐清县)。光绪己丑年中举,曾创设医院,名“利济”,在当地负有名声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温州东部流行霍乱,虬试用白头翁汤治验不少。因撰《

  • 抓法

    推拿手法。出《肘后备急方·治卒腹痛方》。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,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,有通调气血作用。

  • 妊娠烦渴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四十。亦称妊娠口渴、胎前焦渴。多因孕妇脏腑气虚,荣卫不和,阴阳失调,热乘于心脾,津液枯少,故令烦躁,口干作渴。若胃经实热者,宜泻热生津止渴,方用竹叶石膏汤;若胃经虚热者,宜滋

  • 颇(kǎn 砍)

    同腮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顑痛,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。”

  • 楸马核果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