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汗液。五液之一。津液代谢的产物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天暑衣厚,则腠理开,故汗出。”汗为心液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:“心为汗。”因心血由津液所化,汗由津液所泄,故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,也会伤及津液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又称水毒病,详该条。
舌有灰黑晕两条呈弧状。为脏腑热极,热毒内壅,宜先急下泄热,再用清热解毒之剂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称透脓。外科治法之一。即重用透脓药如山甲、皂刺之类,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,达到脓出毒泄,肿退痛止的目的。方如透脓散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人中白,详该条。
饮食精华浓浊部分归于心脏,由心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,说明了心起着输送营养的总枢纽作用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饮食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”
灸用器具。出《外科图说》。是一种雕有不同大小艾炷形状的木模板,用以制作艾炷。
又称经络现象、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。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。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、艾灸、通电、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。经络感传的性质,因刺激原和
证名。谓目视物昏花不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:“眼花者,眼光昏散也……视物杳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