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即积痢。详该条。
四饮之一。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饮后水流在胁下,咳唾引痛,谓之悬饮。”证见胁下胀满,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,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,或兼干呕、短气等。治宜逐饮为主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病在胸膈、胁肋、肺者,宜于临睡前服药(见清·景日昣《嵩崖尊生书》)。
脏腑惊证之一,详该条。
即经气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酢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四。多因火旺逼血沸腾,复被外邪所搏而成。症为瘤体色现紫红,软硬间杂,隐约若有红丝缠绕,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,常发于唇、颈、四肢。治宜凉血养血,滋阴抑火。用芩连二母丸化裁,相当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