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,即风牙痛,指牙痛之属风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七:“玉池润而风牙自逸。”原注:“玉池散,……治风蛀牙痛。”治疗参见牙痛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兖州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呃逆》。指因吸入冷气而立即发生的呃逆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呃逆源流》:“故人有寻常并无疾病,或一张口而寒气相袭,立时发呃者,俗名之曰冷呃。”集中思想、迸气,连饮热茶,呃可自止。参见呃
病名。系有头疽生于背上部肺俞穴处,手由上可搭着者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上鼠疽、肩后疽、左右串。证治见有头疽。
病名。指痘疮面部俱稀,口角独有,色黑而大,两口角生者为双锁口痘。由痘疮邪毒薰灼所致。治宜解毒托邪。可选银翘散、黄连解毒汤、凉膈散等加减。
书名。10卷。宋·张杲撰。刊于1224年。本书广泛集录南宋以前的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、传说等史料,分为历代医家、医书、本草、针灸、诊法以及多种病证、养生、修养调摄等共49类。各类史料注明出处。内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人参、生黄芪、煅石膏、制半夏、麦门冬、白芍药、甘草、川芎、当归、黄芩各八分,生地黄二钱,竹叶十片。加生姜三片,灯心二十根,水煎,食远服。功能生津止渴。治痈疽发背,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出《古今医鉴》。指痘疮贯脓,又名灌浆,灌脓。凡痘疮七、八、九日渐贯脓,脓水之盈亏,视气血之盛衰而定。气血充盈者,易脓易痂;气血不足者,毒不成浆,气不胜者,则毒内陷,出现五陷等现象。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
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远道刺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