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。②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荔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闺中宝录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即胃苓汤作散剂,治证同。见胃苓汤条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。详三品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积聚门》。即贲豚。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,可见气逆冲心满闷,或见膀胱切痛,上冲腹胁满痛,上下攻走疼痛等证。治宜槟榔散、四味丸、天雄散等方。参见贲豚条。
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指患疮疡时出现大便泄泻。多因过服寒凉之剂,或因饮冷损伤肠胃所致。此外尚有兼患脾虚下陷不能升举,命门火衰不能暖土而泻者。治宜托里消毒散去银花、连翘、白芷,加炮姜、木香;或
即上实下虚。详该条。
见寒温条辨摘要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梁氏见效方》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