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药酒

药酒

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,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。详酒剂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狐惑

    病名。亦作狐。指因感染虫毒,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、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》:“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。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

  • 张扩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字子允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年少好医,从名医庞安时学习,精晓医术,治病有良效。

  • 觅盐生

    见朱振声《妇女病》。即手先下的横产。参见横产条。

  • 喉白阐微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郑梅涧撰。刊于1797年。本书根据作者的多年临床治疗心得,对白喉的辨证论治、药用宜忌、药性、常用验方等都作了比较概括的论述。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。

  • 责豚气

    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积聚门》。即贲豚。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,可见气逆冲心满闷,或见膀胱切痛,上冲腹胁满痛,上下攻走疼痛等证。治宜槟榔散、四味丸、天雄散等方。参见贲豚条。

  • 小便赤涩

    证名,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。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:“膀胱者,津液之府,与肾合而主水,共为表里,行于小肠,入于胞为溲便。今胞内有客热,入于膀胱,致水液不利,故小便赤涩也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汗多而小

  • 马辛

    ①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杜衡之别名。②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菥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四总穴

    明代以前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个经验穴,即足三里、委中、列缺、合谷。《针灸聚英·四总穴歌》:“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”说明头项、面口、肚腹、腰背部的病症,不论是虚实

  • 木喜条达

    借用五行学说阐述树木生发的特性来比喻肝胆的生理特点。肝胆主疏泄升发,疏泄则能助脾胃消化吸收;升发则能使气机舒畅。故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,肝郁则产生胁下痛、嗳气不舒等症。

  • 荞麦三七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金荞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