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謇(jiǎn 检)
同舌蹇,详该条。
同舌蹇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槐角,详该条。
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热夜啼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20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原名周营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名周荣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胸部,第二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6寸处。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,并有胸外侧动、静脉及第二肋间动、静
书名。4卷。清·郑寿全撰于1869年。作者认为在诊病中“识阴阳”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。全书从阴阳化生来阐述医理,探求病因,并据证立法用方。卷1医理总论;卷2~4以问答形式记述阳虚症、阴虚症和一些杂病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由初之气至终之气各气所主的月份。
即手第二指。又称次大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。”
忿怒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无恚嗔之心。”
七怪脉之一。脉象急数,节律不调,止而复作,如雀啄食之状。
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。见《证治要诀·肿》。一作足肿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五:“足肿者,谓腿足作肿也。有湿热太甚而作肿者,其色红肿,当清湿热,如当归拈痛汤亦可。有脾虚不足而作肿者,其色白肿,当养脾气,如参苓白
指五种疝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一曰石疝,二曰血疝,三曰阴疝,四曰妒疝,五曰气疝,是为五疝也。”又:“五疝之状,寻此皆由腑脏虚弱,饮食不节,血气不和,寒温不调之所生也。”详血疝、气疝、阴疝等条。